(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4月5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票經過一項抉擇,要求以色列對在加沙地帶或許犯下的“戰役罪”和“損害人類罪”承當職責,并呼吁各國中止向以色列供給兵器,包含我國在內的28個國家投了擁護票,美國和德國等6國投了對立票。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發文稱,跟著以色列固執對加沙地帶繼續展開軍事舉動,向其出售兵器的西方各國正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
現在,美國是以色列最大的兵器供給國,德國緊隨其后。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計算,2019-2023年,以色列進口兵器中,69%來自美國,30%來自德國,還有0.9%來自意大利,少數來自英國、加拿大。不過,加拿大已于上個月宣告中止向以色列供武。
本輪巴以抵觸自上一年10月迸發后,只要兩筆美國對以軍售在取得緊迫贊同后予以發布,但BBC征引《華盛頓郵報》報導稱,拜登政府還悄然進行了100多筆對以軍售,其間大都合同金額低于需求正式告知美國國會的門檻。
當地時間2024年4月5日,加沙地帶加沙城,一位巴勒斯坦父親企圖尋覓在以色列突擊中喪生的小女兒的墳墓。因為突擊,大大都墓地都變成了一堆瓦礫。(圖源:視覺我國)
美國:以色列最大兵器供給國,在以色列建有兵器庫
報導稱,美國協助以色列制作了技能先進的軍事力量。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計算,2013-2023年,在以色列進口的兵器中,來自美國的占65.6%,其間,2019-2023年,這一數字為69%。
依據一項為期10年的協議,美國每年向以色列供給38億美元的軍事協助,旨在讓其盟友堅持相對于邦鄰的所謂“定性軍事優勢”。
以色列把這筆協助資金用來購買美國的F-35戰役機。到現在為止,以色列現已訂貨了75架,美國現已交給了超越30架。以色列是美國以外第一個取得F-35戰役機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役中運用F-35戰役機的國家。
F-35戰役機(圖源:法新社)
還有部分美國協助(每年5億美元)被以色列用來為導彈防護方案供給資金,包含兩國協作研制的“鐵穹”反火箭彈體系、“箭”式反導體系和“大衛彈弓”防空體系。在本輪巴以抵觸迸發后,以色列一向依托上述兵器來抵擋火箭彈、導彈和無人機突擊。
上一年10月7日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對以色列境內發起突襲后,美國總統拜登曾表明,美國正在向以色列“添加額定的軍事協助”。
本輪巴以抵觸以來,明面上,美國對以軍售只要兩筆,都在取得美國國會緊迫贊同后予以發布:一筆是向以色列出售1.4萬枚坦克彈藥,價值1.06億美元;另一筆是用來制作155毫米炮彈的零部件,價值1.47億美元。
而BBC征引《華盛頓郵報》3月6日的報導稱,拜登政府一邊訴苦以色列領導人在維護布衣方面做得不行,一邊悄然贊同了100多筆對以軍售,其間大都合同金額低于需求正式告知美國國會的金額。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官員在一次秘要簡報會中告知國會議員,拜登政府悄然贊同的100多筆“對外軍售”包含數千枚準確制導兵器、小直徑炸彈、掩體炸彈(又稱“地堡炸彈”)、小型兵器和其他致命性配備。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陳述稱,盡管存在上述兵器交給,但以色列2023年從美國進口的兵器總量簡直與2022年相等。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7日,加沙地帶汗尤尼斯遭以色列轟炸,一名男人在屋頂上拍照煙霧滾滾的相片。(圖源:視覺我國)
近來,美國還有一筆方案中的對以軍售引發重視,以180億美元向以色列出售最多50架F-35戰役機,這到達了美國國務院需求告知美國國會的買賣額,美國國會沒有贊同這一協議。
報導稱,盡管這批F-35需求從頭開端制作,不會當即交給,但這筆軍售估計會在民主黨內部引起劇烈爭辯,因為當下,許多民主黨國會議員和民主黨的支撐者都越來越重視以色列在加沙的舉動。
以軍舉動在加沙形成的人道主義危機讓一向包庇以色列的美國政府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表明,她預備阻撓這筆潛在買賣,并斥責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
BBC說到,除了軍售,美國1984年在以色列建立了一個大型兵器庫,意圖是在產生地區抵觸時為美軍預先預備物資,也為了在緊迫情況下為以色列供給快速獲取兵器的途徑。
烏克蘭危機迸發后,美國防部曾從該兵器庫調用30萬枚155毫米炮彈給烏克蘭。本輪巴以抵觸迸發后,該庫房貯存的彈藥也向以色列供給。
德國是以色列第二大兵器供給國,意大利第三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計算,2019-2023年,以色列進口兵器中,30%來自德國,0.9%來自意大利。
到2023年11月初,德國2023年對以軍售已到達3.26億美元,與2022年相比增長了10倍,其間大部分兵器出口許可證是在2023年10月7日今后發放的。
據德新社報導,德國向以色列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防空體系和通訊設備的零部件。
BBC稱,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本輪巴以抵觸期間一向堅決支撐以色列有自衛權,盡管他對以色列在加沙舉動的論調在最近幾周有所改變,并且德國國內也呈現了一些爭辯,但現在德國沒有要中止對以軍售的痕跡。
至于意大利,其對以軍售的產品包含直升機和艦炮。依據意大利國家計算局的數據,上一年意大利向以色列出口了價值1480萬美元的兵器。
本輪巴以抵觸迸發后,意大利保守派政府當即向以色列供給了支撐,但此后又批評以色列侵略加沙,導致太多布衣逝世,敦促以色列當即停火。
據路透社報導,盡管意大利國防部長克羅塞托在本輪巴以抵觸迸發后,曾表態稱意大利當局阻撓了向以色列出口兵器的授權,但意大利獨立媒體Altreconomia本年3月宣布,上一年10-12月,意大利贊同向以色列出口了價值約230萬美元的兵器彈藥。僅上一年12月,意大利對以軍售額就到達141萬美元,是2022年同期的三倍。
依據意大利法令,該國兵器制止向發起戰役的國家和被以為侵略國際人權的國家出口。但意防長克羅塞托辯稱,這些都是未完成的合同,意當局對這些兵器出口進行了逐案檢查,出口的產品不觸及或許用來抵擋加沙布衣的資料。
其他來歷
英國政府稱,英國對以色列出口的兵器“相對較少”,2022年約為5300萬美元。
英國安排“對立兵器買賣運動”(CAAT)稱,自2008年以來,英國現已向以色列發放了總價值約7.27億美元的兵器出口許可證。其間大部分是美制戰役機的零部件,這些戰役機終究交給給了以色列。
現在,英國政府正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要求暫停向以色列出口這些產品。但英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告知BBC,英國對以色列禁運兵器一事“不會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也曾向以色列出口兵器,但最近宣告中止。據加拿大廣播電臺 (Radio Canada)報導,以色列是加拿大兵器出口的十大接收國之一,加拿大2022年向以色列出口了價值約157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
自本年1月以來,加拿大已暫停向以色列發放非致命性軍事配備和技能的出口許可證。3月19日,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表明,加政府將中止向以色列出口兵器。
一位不肯泄漏名字的加拿大官員稱,“當地的形勢使咱們不能”出口任何軍事配備。
加拿大此番抉擇引起以色列外長卡茨的強烈打擊。卡茨宣稱,加拿大政府正在采納的辦法“削弱了以色列對立哈馬斯的自衛權”,“前史將對加拿大當時的舉動作出嚴峻的批評”。
以色列的國防工業
除了進口兵器,以色列還在美國的協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國防工業,現在是全球第九大兵器出口國。以色列的研制重點是先進技能產品,而非大型硬件配備。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現,2019-2023年間,以色列的兵器出口額占全球的2.3%。其間,以色列對印度的兵器出口額占其對外軍售的37%,以色列兵器的第二和第三大接收國分別是菲律賓(12%)和美國(8.7%)。
以色列國防部數據顯現,2022年,以色列對外出口兵器價值約125億美元,無人機占出口總額的25%,其次是導彈、火箭及防空體系(19%),然后是雷達與電子戰體系(13%)。
上一年9月28日,在本輪巴以抵觸迸發前夕,以色列和德國簽署了一筆價值約35億美元的防務協議,德國向以色列購買“箭-3”式導彈防護體系,這批體系將于2025年末運抵德國。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筆對外軍售訂單。因為“箭”式反導體系由以色列和美國聯合開發,這筆買賣事前征得了美國的贊同。
當時,巴以抵觸仍在繼續,盡管以色列堅稱其戎行正在盡力防止布衣逝世,并責備哈馬斯成心將布衣置于交火線上,還稱協助物資的運送沒有受到限制。但是,聯合國分擔人道主義業務的副秘書長馬丁·格里菲斯本年1月就表明,“加沙已無安全之地”,有約190萬人流離失所。
本月初,國際食物協助安排“國際中心廚房”7名工作人員在加沙遇襲身亡,國際社會再次敦促停火,并斥責以軍突擊布衣的做法。
當地時間4月5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宣布聲明稱,自上一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抵觸迸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舉動已致33091名巴勒斯坦人逝世,其間70%是婦女兒童。以色列方面計算稱,哈馬斯上一年10月7日的突擊形成大約1200人逝世,其間大部分是布衣。
跟著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加重,美西方的情緒產生改變,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做法開端宣布強硬言辭,敦促以軍不要損傷布衣。不過,美國、德國等國至今仍未觸碰向以色列施壓的最有用手法——禁運兵器。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4月5日投票經過一項抉擇,抉擇呼吁各國“中止向以色列出售、轉讓和搬運兵器、彈藥和其他軍事配備”,抉擇一起呼吁在加沙地帶“當即停火”和“當即供給緊迫人道主義準入和協助”。表決時,28個國家投了擁護,6個國家投了對立,還有13票放棄。
我國投了擁護票,美國和德國投了對立票。德國宣稱這樣做是因為抉擇沒有清晰斥責哈馬斯,美國代表稱草案有“許多問題”,包含沒有清晰斥責哈馬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